• 首页
  • 本馆概况
    本馆简介 馆领导 组织机构 专家委员会
  • 资讯
    通知公告 动态新闻 媒体报道 艺博巾帼 · 她力量
  • 展览信息
    当前展览 历史展览 数字展厅 图录
  • 馆藏信息
    馆内藏品
  • 公共教育
    讲座预告 讲座回顾 工作坊 游于艺
  • 参观服务
    参观预约 交通信息 馆内设备 导览服务 配套服务
  • 支持与加入
    捐赠 志愿者 招聘 博物馆之友

本馆概况
资讯
展览信息
馆藏信息
公共教育
参观服务
支持与加入
首页  展览信息  历史展览

展览信息

  • 当前展览

  • 历史展览

  • 数字展厅

  • 图录

  • 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中外珍本善本图书

    时间: 2021.07.15 ~ 2021.09.12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简介: 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的展览“册府千华:中国与亚洲——浙江大学藏中外善本珍本图书”于2021年7月15日开幕。展品为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两所分馆——古籍馆和方闻图书馆所藏之撷英,含中国古籍82种142册,外国珍本43套82册。展览沿“中国古籍”与“外国珍本”两条主线展开,旨在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浙大师生和社会公众共享珍贵的典籍。 展览位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查看详情 >>
  • 三吴墨妙:近墨堂藏明代江南书法

    时间: 2021.05.18 ~ 2021.09.12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四、二

    简介: 2021年5月18日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展的“三吴墨妙”展览,带你一同领略吴门书派的玄妙之处。特展以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的明代书法收藏为中心,结合少量他处借展的文物,试图完整呈现以吴门为中心的明代江南书法的发展历程。展览分为四个单元,共有93件(套)书法、绘画作品,其中,绝大多数展品为首次面向公众。这也是浙大艺博馆首个以私人藏品为主的学术特展。

    查看详情 >>
  • 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时间: 2021.01.12 ~ 2021.06.30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简介: 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开端,在纸本出现以前,中国汉字大多书写于竹帛,或是雕镂于金石。在先人的意识中,只有吉金贞石不会腐坏,它所承载的文字信息也因此不朽。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陵谷迁变沉埋了无数金石,各种自然的风化剥蚀使得金石的表面不断残泐,加上一些人为的损害与破坏,金石并不能真的不朽。至迟从唐代开始就出现的椎拓工艺,将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从学术的角度说,金石遗文为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源,由于每一次椎拓都获得与以往有所差别的拓本,每一件拓本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变得“古香可爱”。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习惯于将金石的标题、释文、考证与鉴赏文字题写于拓本之上,题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复制的意义,实现了对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再生产。本次展览精选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      

    查看详情 >>
  • 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

    时间: 2020.12.01 ~ 2021.04.20

    地点:四号展厅

    简介: 【介绍】唐都长安始建于6世纪晚期的隋代,初名“大兴城”。这是一座凭空而起的城市,它的出现一扫汉末以来中国大地上分裂动荡的阴霾,见证了隋唐大一统帝国三百余年的浮沉兴衰。  据现代考古勘探,唐长安占地约84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不仅如此,其严谨的城市规划、完备的基础设施、高超的建筑水平,均使唐都长安遥遥领先于其时代,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化大都会。  唐都长安的居民享受着当时最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上至贵族,下至百姓,衣食住行处处体现出富足、乐观、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本次展览选取了一批与长安居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物。它们穿越千年尘封的历史,承载着长安人安居乐业的点滴印记,拼凑出大唐帝国繁荣、和谐的盛世画面。透过这些“乐居”生活的片段,我们可以感受到唐长安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伟岸的身姿、精致的生活,更在于其开放的格局、交流的氛围,和兼容并蓄的气魄。唐长安不仅是一个朝代造就的奇迹,它早就成为中华民族难忘的记忆,一直与自信、自强的大国情怀紧密联系在一起。                                                                                                                                                                                                  摄影 / 卢绍庆

    查看详情 >>
  • 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

    时间: 2020.06.12 ~ 2020.11.30

    地点:二号展厅、三号展厅

    简介: 【介绍】展览精选云冈石窟研究院所藏石雕造像、碑刻、陶瓷器具,建筑构件等文物112件(套),以及一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记录云冈石窟的中外学术文献、珍贵历史影像,集中展现了云冈石窟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学术史价值。展览还以数字化科技制作了云冈第12窟1:1复制窟(3d打印),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合作可能性。摄影 / 卢绍庆

    查看详情 >>
  • 汉唐奇迹——中国艺术状物传统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2019.09.08 ~ 2019.12.08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四

    简介: 首页展览汉唐奇迹——中国艺术状物传统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何为 “奇迹”?何为“状物传统”?本展览所讲述的“奇迹”并非汉唐之间精品文物的罗列,而是艺术史上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即艺术家描绘客观事物的目的和方法。此处所谓之“状物”,即以模仿外界事物为目的的艺术创作。在三维空间里,表现为模拟客观事物的外形,重塑其形态的过程;诉诸平面,则是利用线条、色彩、阴影等手段呈现三维空间中的事物。这与西方艺术中频繁涉及的概念——“再现”(representation)是基本对应的。 在人类历史上,尽管不同文明在视觉艺术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对如何真实再现客观的经验世界都有过各自的思考。西方艺术在19世纪印象派崛起之前,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写实展开创作的。中国艺术对写实的关注不如西方执着,但也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尝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过程在先秦时期初现端倪,经历了由汉到唐数个世纪的修正与完善,终于在盛唐时期完成其嬗变。本次展览通过大量视觉材料展现了中国艺术对于写实状物的探索历程,并对其发展的动因做出一定的阐释。 贡布里希在论及希腊艺术的革新和写实主义的成就时,将其称为“希腊奇迹”;中国汉唐时期的艺术家们在不同的时空中也有过相同的梦想与激情,他们的创造也同样可以称为一场“汉唐奇迹”。今天我们对这个“奇迹”只能做出窥豹一斑的粗略描述和阐释,但这足以引发我们对汉唐文化史中诸多问题的再认识,以及在更广阔的世界文明脉络中,对中国文化发展轨迹的重新审视。我们谨以此展览向方闻先生和最先开始这种思考的学者们致敬,也希望在他们的启发下,把这样的思考呈现给更多对中国艺术与文化怀有好奇与敬意的观众。【内容】线上展厅:http://museumcloud.vizen.cn/detail/5e7b04722ea81f000199afab

    查看详情 >>
  • 每页 6 记录  总共 29 记录 
  •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 页码 4/5 跳转到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

友情链接

  • 浙江大学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
  • 中国博物馆协会
  • 国家文物局

关注我们

  • 馆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  浙大紫金港校区  ( 邮编:310058 )

  • Tel:+86 (571) 87072306

  • Fax:+86 (571) 88981149

  • Email:zjumaa@zju.edu.cn

  • Website:https://zjumaa.zju.edu.cn

Copyright ©2008-2022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版权所有 浙ICP备16005435号-1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 管理入口 您是第 1000 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