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

来源: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时间:2022-10-14 阅读量:5

展览信息

时间: 2021.01.12 ~ 2021.06.30

地点: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主讲人:

讲师:

简介


文字的起源是古代文明的开端,在纸本出现以前,中国汉字大多书写于竹帛,或是雕镂于金石。在先人的意识中,只有吉金贞石不会腐坏,它所承载的文字信息也因此不朽。然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陵谷迁变沉埋了无数金石,各种自然的风化剥蚀使得金石的表面不断残泐,加上一些人为的损害与破坏,金石并不能真的不朽。

至迟从唐代开始就出现的椎拓工艺,将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与传播。从学术的角度说,金石遗文为学者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文献;从艺术的角度说,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的文字书写,是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源,由于每一次椎拓都获得与以往有所差别的拓本,每一件拓本也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变得“古香可爱”。

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习惯于将金石的标题、释文、考证与鉴赏文字题写于拓本之上,题跋的加入使得拓本突破复制的意义,实现了对传统的发明与文化的再生产。

本次展览精选百余件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的实物,讲述拓本作为一种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何以深植于中国人的文化与心灵世界,金石因此成为真正的不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