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优秀志愿者工作考核办法(2020年)一、指导思想根据《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志愿者章程》(试行)和《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办法》要求,为奖励优秀、表彰先进,激励更多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促进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办法。二、奖项设置“优秀志愿者”(10名)三、评选条件参评对象为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馆”)参加志愿服务1年及1年以上,满足基本服务时长,积极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各方面表现良好,尤其是在该年度的志愿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有较强责任感的志愿者。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成员不参与评选,将另设奖项以资鼓励。四、评选程序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评分、艺博馆宣教部根据分数从高到低择优评定。五、奖励办法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奖励。附表:优秀志愿者考评细则表
查看详情>>日前,国家教育部、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对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提出明确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机制,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12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学校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帮助广大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游于艺’中小学实物教学及推广计划”(简称“游于艺”)是由浙江大学主办,香港田家炳基金会资助的公益项目,目标是以“实物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师资培训、学生研学、课堂教学等形式,让中小学教师和学生通过文物和艺术品原作进行教学,提升教师利用博物馆实物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阅读实物能力、美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在“游于艺”项目中,实物教学师资研习班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旨在推广中小学教师实物教学意识,提升实物教学技能,将浙江大学正在提倡的“文字与实物并举”的教学方法推广到中小学的相关课程教学之中,也是对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探索与践行。研习班为期三年,每年开设一期。2020年11月开设首期,课程免费,学员交通食宿自理。 详细信息请见附件“‘游于艺’实物教学师资研习班招生简章”。*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所有。报名方式请下载如下附件,仔细阅读招生简章、课程安排,并填写报名表。填写完毕后,将报名表发送至邮箱:promisecr@zju.edu.cn报名、咨询电话:0571-87072103 陈老师附件下载: “游于艺”实物教学师资研习班招生简章.pdf附件下载: “游于艺”实物教学师资研习班课程安排.jpeg附件下载: “游于艺”实物教学师资研习班报名表.docx
查看详情>>